成本过高,致大量芯片IC厂商难以健康发展
字号:T|T
“微信上经常流传一个段子:操的是卖白粉的心,获得的是卖白菜的价钱。”中国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投资风险高,投资周期长且回报率低,而不被投资人看好,目前,中国集成电路IC设计产业发展仍面临着资本、人才、技术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不足。
中国半导体发展首先是人才,这个产业没有人成不了事,中国在高端人才培养方面跟欧美日韩及台湾的差距不小;再而投资也存在问题,一是投资风险高,投资周期长且回报率低,资本方不愿意冒此风险;二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力,公司花费精力培养的人才,可能带走核心技术去创立新公司,反过来跟自己打价格战,国家对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仍有缺失,这从本质上不利于本土半导体产业的发展。
众所周知,由于10纳米以下芯片的生产工作需要大量资本投入,制造工艺的研发成本也非常高昂,许多芯片厂商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,纷纷基于成本考虑选择将业务重点继续放在现有14/12 纳米工艺上,同时减缓了自己对更先进纳米工艺的投资脚步,并开始考虑如此高的研发投入是否能够给自己带来长远收益。
海思(HiSilicon)集团不久前曾表示,公司将斥资3亿美元研发基于7纳米工艺的下一代SoC芯片产品。然而,包括高通和联发科(MediaTek)都已经通过推出新的14/12纳米芯片解决方案加强自己在中高端市场的竞争力,许多企业都对向7纳米芯片技术转型是否必要心存疑虑。
目前7纳米的良品率低、流片成本高,且现有产品足以支持主流应用,并不需要更高的性能。
除了台积电和三星之外,其他厂商暂缓跟进7纳米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尚未达到。高通和联发科已将自己的7纳米芯片解决方案推出时间从2018年推迟到了2019年,如果采用7纳米工艺制造,芯片制造商大约需要每年1.2-1.5亿套的产量才能够盈亏平衡,弥补研发成本。
在中兴事件爆发和中美贸易战升级的影响下,本土IC设计产业燃起“自主可控发展”和“芯片国产化替代”热潮。虽然目前仍面临不小的瓶颈,但本土IC企业仍信心不减,未来将通过并购整合、加大研发投入、培养高端人才等方面来逐个击破。
同类文章排行
- 喜贺芯朋微再次荣获美的2018年度“创新供应
- 继“中兴芯片事件”后,盘点2018年国内十大
- 魏少军详解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IC设计业发展
- PN6811图腾无桥pfc控制芯片荣获“2022全球
- 一文概全投资中国芯片的五大难点!
- 芯朋微电源管理芯片早已覆盖车载充电领域!
- 新品!小身体蕴含大能量——GaN氮化镓USB-P
- 重磅!华为自建芯片工厂,紧邻全球最大芯片
- 芯朋微受邀参加2019(春季)USB PD&Type-C
- 喜贺芯朋微科创板IPO成功过会!